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张传忠语文工作室

轻帆疾风

 
 
 

日志

 
 

“一个孩子遇见一只猫”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2016-11-24 09:43:58|  分类: 高考范文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一个孩子遇见一只猫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一、真题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孩子,遇见一只猫,他会跟猫交谈。头顶飞过一只鸟,他会跟鸟交谈。在一丛花面前,他会跟花交谈。看书的时候,他会跟故事里的各种角色交谈。就算是屋子里什么也没有,他会自己跟自己交谈。然后,他长大了,他跟朋友交谈,他跟同事交谈,他跟客户交谈。然后,当他一个人的时候,当他面对一只猫、一只鸟、一丛花、一本书,他变得沉默无语。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参考答案

    【写作提示】这道材料叙述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孩提时,童心烂漫,所以与万物交谈;长大后,成熟了,可以跟朋友、同事、客户交谈,然而面对其他事物,却沉默无语。这一变化给我们以丰富多样的启示:成长是某些能力进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另一些能力退化的过程。一个人接纳了广大世界,同时也逐渐丢失了自己的世界。万物有灵,唯有内心丰富的人方能与之对话,并在对话中充实人生,丰盈精神。成长(成熟)的过程,童心渐次退隐是必然的代价吗?审题立意可以围绕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得与失这一矛盾问题择取切入点。

【参考立意】1)呵护童心,留住纯真;(2)与自然对话,浸润自我心灵;(3)既善群居,也善独处;(4)让成长多一份葱茏的诗意;(5)远离世故,守护童真;(6)既亲社会,亦亲自然,方是真正的成熟,等等。

三、点评

1

监考时,我读了这道作文题目,觉得其寓意含糊而复杂,不好写。但我知道,学生肯定是写童真的多,参考答案亦必是往童真方向引导。

尽管有心理准备,但今晚拿到参考答案,仍是大大的失望。我想,这道作文题目拟得复杂而深沉一点,学生不易理解与下笔,尚可原谅。但如参考答案般肤浅与幼稚,则简直令我出离愤怒了。

此作文题目,浅思者唯见童真,进而主张守护童真;深刻者却于儿童与成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中探讨人生:儿童为什么童真?成人为什么沉默无语?儿童童真的本质是什么?成人沉默无语的本质是什么?成人是否可以回到儿童的童真?成人的童真真的如儿童的童真吗?如果成人而童真,会是什么结果?难道成人不再童真沉默无语是错误的吗?成人与世界的对话方式,需要与儿童一样吗?成人与儿童的思考方式、表达方式、生活方式不应该各所不同吗?童真隐退是成长(成熟)必然的代价吗?等等。

其实,儿童对物与己交谈,成人对物与己沉默无语,良有以也。

一方面,儿童之所以童真地与世界交谈,是其尚在幼年,于世界无知而充满好奇,故其对世界的探索,多以外向型的对话方式进行。而成人已颇历沧桑,于世界多有体验及认知,其对世界的探索,已然由外向型的对话转为内向型的深沉思索,故其沉默无语。可此无语仅是外在的,其内心却在作更高级之对话”——深沉之思索。(当然,成人亦可由于疲钝麻木而沉默无语,此另当别论)

另一方面,儿童爱想象,成人好沉思。儿童无知而好奇,却不具深刻之体验与思索,故其常将自己与外物想象成某种角色,并通过这些角色之模拟交谈来表现对世界之认知,而这种表现及认知却是单纯而幼稚的。成人历世既丰,所知亦富,而肩负之担子亦重,所处之环境亦峻,故所作所思复杂而深沉,其于世界之认知,亦变儿童单纯、幼稚之模拟交谈而为沉默无语之沉思。

故而,儿童与成人无可比性,我们切不可要求儿童如成人般复杂而深沉,亦不可要求成人如儿童般单纯而幼稚。成人跟朋友交谈,跟同事交谈,跟客户交谈,是其生存、生活所需之世故。舍此世故,则无以为成人。参考立意之远离世故,守护童真,不过梦人痴语,万不可作真。成人跟朋友交谈,跟同事交谈,跟客户交谈,有自愿亦多有不愿,故谈毕而心疲力倦者常有之。以之故,对己、对猫、对鸟、对花、对书,成人常欲亲而不能,沉默无语。然成人阅世既富,所视所思亦深,其对己、对猫、对鸟、对花、对书,虽不作亲近之交谈,却可于深沉处视思之,视思己、视思猫、视思鸟、视思花、视思书以视思自我。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徐志摩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顾城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是为观物正乃观我者也,亦乃别一种交谈”——深沉深刻之沉默无语。儿童无此能力,而成人正善于此。故而,那种轻率否定成人沉默无语而主张成人需守护童真的观点是极肤浅的。

也有人认为由此作文材料见出命题者倾向于抑成人而扬儿童,故须顺命题者意而写守护童真。我以为,此错矣。且不论命题者并非明白倾向于儿童,便纵然明白倾向于儿童,题之既出,我见出如何,便由不得命题者绑定固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作文审题立意亦然。若作文只知顺命题者意,未有独立之思索与判断,则高考作文岂非明清科举之八股文,仅许代命题者言?岂不谬乎!

于网上查阅,此作文题目及写作指导,均出自于一篇名为《花语时节莫闲谈》的鸡汤之文。现照录如下:

      一个孩子,遇见一只猫,他会跟猫交谈。头顶飞过一只鸟,他会跟鸟交谈。在一丛花面前,他会跟花交谈。看书的时候,他会跟故事里的各种角色交谈。就算是屋子里什么也没有,他会自己跟自己交谈。

  然后,他长大了,他跟朋友交谈,他跟同事交谈,他跟客户交谈。然后,当他一个人的时候,当他面对一只猫、一只鸟、一丛花、一本书,他变得沉默无语。在所有人看来,这都是成熟的表现。没有人意识到,成长让一个人丧失了什么。

  成长是某些能力进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另一些能力退化的过程。一个人接纳了广大世界,同时也逐渐丢失了自己的世界。一个有内在世界的人,万物都是灵醒的,花鸟有花鸟的语言,鱼虫有鱼虫的乐趣。即便是他不愿意说话,他也听得到花与花的喃喃低语,看得到风与云的温柔眼神。

花语时节莫闲谈。去用心谛听,去发现我们已经丢失的那个内在世界。

2

    【写作提示】这道材料叙述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孩提时,童心烂漫,所以与万物交谈;长大后,成熟了,可以跟朋友、同事、客户交谈,然而面对其他事物,却沉默无语。这一变化给我们以丰富多样的启示:成长是某些能力进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另一些能力退化的过程。(“某种能力”是什么能力?太笼统)一个人接纳了广大世界,同时也逐渐丢失了自己的世界。(难道题目中的成人接纳了广大世界,他就逐渐丢失了自己的世界?既然这样,我们还接纳广大世界干什么?)万物有灵,唯有内心丰富的人方能与之对话,并在对话中充实人生,丰盈精神。(儿童与自然、自己对话就是充实的人生、丰盈的精神?成人“沉默无语”就不是内心丰富的人,就不是充实的人生,就不精神丰盈?儿童比成人更加内心丰富、人生充实、精神丰盈?)成长(成熟)的过程,童心渐次退隐是必然的代价吗?(这才是真正深沉的读题!)审题立意可以围绕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得与失这一矛盾问题择取切入点。

【参考立意】(1)呵护童心,留住纯真;(成人如此,当否?纵然成人如儿童般与自然对话,亦非童心与纯真)2)与自然对话,浸润自我心灵;(仅由题目片言只语而断章取义立意,非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思考)3)既善群居,也善独处;(成人不善独处?文中何来“群居”?是“群处”罢。亦是断章取义之论,离题万里)4)让成长多一份葱茏的诗意;(何为“诗意”?难道让成人如儿童般与自然对话就是“诗意”吗?且材料写的是成人(长大了),而非“成长”,何以有“让成长多一份诗意”之义?)5)远离世故,守护童真;成人远离世故,守护童真,还能否好活于世上?难道成人世故就是错误的吗?世故本非贬义词)6)既亲社会,亦亲自然,方是真正的成熟,(成人只是不像儿童那样对自然说话而已,材料中如何能看出成人不亲近自然?爱其人,不与之说“我爱你”,而是对之“沉默无语”,也许是更刻骨铭心的爱。且“既亲社会,亦亲自然”就是“真正的成熟”吗?未必。我就是“既亲社会,亦亲自然”的,可我老觉得自己很幼稚。况且,此作文材料并无“亲社会”之义)等等。

3

这道作文题目,含意过于隐晦、模糊与复杂,虽有思辨深度,却不宜于考试。

而命题者所提供之写作提示参考答案,至为糟糕。命题者显然不是富于质疑精神与善于思辨者。其视野之闭塞、思考之孱弱、思想之僵化,令人吃惊。惯性思维已蒙蔽其心,致其独立思考能力几乎消失殆尽:见儿童与物交谈而赞颂其童真,见成人沉默无语而责备其失童真。在流行话语里迷失理性,放弃独立思考,自溺批判精神,未作具体问题之具体分析,罔视成人不可为童真之事实,竟而盲从远离世故,守护童真之类的流行痴语,实在可悲。

钱钟书在《读伊索寓言》里说不可教儿童寓言,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现在我们的命题者却在教已然和将然成人的高三学子去远离世故,守护童真,重返童稚,真乃荒天下之大谬也——我是出离愤怒了!

鲁迅先生诲:自己思考,自己做主。

四、我山之石

1)勿让岁月卷走了童真

(31  刘益华  58)

冰心曾在《青年》中说过:“孩提时光总是那么美好而短暂。”因为在孩子的眼中,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绚烂与美好。可是,随着年岁的徒增,我们会渐与童真远逝,甚者以为成年以后就再无童真可言。事实上,果真如此吗?笔者不以为然。

童真是一个精彩绝伦的词汇。因为怀有童真,我们可以与身边的一切事物倾心交谈:一只猫,一本书,一朵鲜花都曾是我们的“挚友”,即便她们在交谈始终一言不发,可怀揣着童真的我们又怎么对此耿耿于怀呢?我们反而会对此乐此不疲呢!童真不仅给了我们认识世界的勇气和胆识,童真的存在更是让我们在人生的头个十年不留遗憾,可谓精彩绚烂。

但是,在繁华的都市、紧张的节奏、生活的压力之中,我们逐渐开始成长,逐渐变得成熟,变得稳重,甚至变得沉默寡言。当我们再次来到一只猫,一朵鲜花跟前;当我们再次捧起一本书时;当我们在空无一人的环境独处时,我们竟然对她们感到一股疏远的陌生感。究其何故?难道我们会随着年龄的徒增而丧失了与她们倾心交谈的能力?原来,快餐式的生活节奏,快进快退式的生活步调开始将初为成年的我们压得喘不过声与气来。为了所谓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我们逐渐与童真背道而驰,抑或是说无法与童真携手共进成年的生活游轮。

我们要在年龄无情增长的同时,及时牵引着童真的手,自信稳妥地与其共创幸福美好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从繁忙的学习与工作中抽空出来留心生活,亲近自我,领悟童真,让自己活在自由惬意的氛围之中,而非让暴戾狂躁的风气抓住自己的咽喉,将难得的童真扼杀在成长的摇篮里。从而,在紧张与畏惧中让无情岁月卷走了难得的童真。为了在成年的征途中挽留童真,我们可以利用课余工作之外的小憩,细细品味属于自己童真的芬芳,多动手,多创作,多留心生活周围的一切,来将童真这酣露的滋味酿得更醇、更香。

因为对童真的怀念,101岁的慈善老人邵逸夫辞去了公司董事主席、非执行董事及董事局下辖行政委员会成员的职务,正式为寻觅童真退休。他回归到他出生的地方,悉心如稚童地种植着他心爱的郁金香,在街角品尝着孩提时代的桂花糕,步履蹒跚地行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贪婪地享受着早已因生活逝去的童真的昔日感觉。他曾在访谈节目中坦然:因为对儿时童真的追忆,让他对童真挥之不去,使他生活得更加多姿多彩。在事业中,他总是与童真相伴,努力与童真携手共进他绚烂的生活,也成就了其所谓“老顽童”的称谓及其传奇的一生。

因此,在人生的途中,我们不禁要放慢一下前进的步伐,静待一会童真,也许,这样你的人生会更加的精彩纷呈。

  自评:全篇共分六段。第一段引名言,结材料;第二段对童真的理解;第三段童真的渐逝;第四段与童真共成长;第五段举例点明童真在成长的作用;第六段回扣主题。对题目的理解有个人的见解,认为成长路上需要童真相伴,常怀童真,会有好的生活态度。不足:未能较好认识一个成人全为童真的生活,条理不是很清晰,有种堆砌辞藻感觉!】

  硕评:按益华同学言,这是一篇三十余分钟的急就章——竟然获得了58分的全级最高分!切主题而论,扣材料而析,思路流畅,篇幅较长,书写美观,这些皆是其获得高分之缘由。只是,此文稍欠深刻与厚重。文章于“童真”未作定义与剖析,故阅文毕而莫知“童真”乃何物。论述则有点避重就轻,仅论“课余工作之外的小憩”以童真,于“世故”如何不可、“童真”如何自处“学习工作中”皆避而不论。论据较少,除题目材料外,止有“邵逸夫”一例。且此例似不甚当,其之“童真”,乃老年怀念少时之童真,非成人时代之童真也——故成人可否行童真,甚可疑。说理既已稍浅,援例亦以稍薄,欠深刻与厚重固然也。虽然,此作为优秀之考场作文,无可疑也。考场打分,颇有主观及运气之成分,盖“切主题而论,扣材料而析,思路流畅,篇幅较长,书写美观”,受青睐与幸运之由也。这篇作文基本写满作文纸,亦是高分原因之一】

2)在成长中保持那份纯真

(31  谢丽丽  53)

一个孩子,他会跟一只猫,一只鸟,一丛花,一本书进行交谈,然而当他长大了,他可以跟朋友、同事、客户交谈,却在面对猫、鸟、花、书时,变得沉默无语了。为什么变得如此呢?我认为他在成长中丢失了那份纯真。【自评:由材料引出自己在观点】

我们应该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保护自己那份难能可贵的纯真。纯真是源于自己的内心,是单纯,天真。孩提时,他能够无忧无虑,快乐无比的与一只猫,一只狗,一本书进行畅所欲言是因为他单纯,天真,心中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因为有了这份纯真,他的生活简单而有幸福存在。长大后,他却只与朋友、同事、客户交谈,不与猫、鸟、花、书进行交谈,可见他心中的那份纯真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从而他的生活变得复杂,情感多样化了。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成长,但在成长中,我们需要保持那份难得可贵的纯真。【自评:对材料进行分析,再进一步阐述观点】

首先,保持那份纯真,有利于我们感化那些受伤的人,而且也会让我们受益无穷。材料中,孩子能够与猫、鸟、花、书交谈,说明他的纯真,也证明他从交谈中受益无穷。在现实生活中,那份纯真大多存在于小孩子当中。也许我们都经历过与小孩子的交谈,也许我们会觉得他们很无知、幼稚,当他们问你10万个为什么时。但是在此同时,你也会被他们的小小话语或小小的举动所感动,比如说“你怎么这么厉害啊”“触摸一下你的脸庞当你伤心时”。这就是纯真。因为纯真,他们才会这么做。由此可知,纯真对我们很重要。【自评:对观点进行“为什么”的思考,联想现实生活】

其次,保持纯真,有利于保持自己内心的纯净不被歪风邪气所侵犯。倘若材料中那个人能够一直保持自己内心的那份纯真,他就不会在长大后对一只猫、一只鸟、一丛花、一本书变得沉默无语了。自己内心的那份纯净是有利于我们的成长。现实生活中,少数人在成长中保持自己的那份纯真。因为他们迷失了曾经的自己,让自己变得与大自然毫无相识的人了。倘若我们变得像材料中的那个人一样,我们将像他一样对大自然中的某些事物无欣赏。【自评:再次思考“为什么”,由材料中的人物联想到现实;此处说到“歪风邪气”,但在阐述时所没有提到这个方面,这是不足之处】

最后,我们要如何保持自己的那份纯真呢?首先我们一定要有严格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控制能力。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生活中充满了诱惑,倘若我们不能约束自己,自己就会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也许自己一世英名就毁于一旦了。就像三星手机一样,为了赶超苹果手机,急于求成,最后一败涂地。其次,我们要懂得欣赏生活中的每一处风景。倘若材料中的人能够发现猫、鸟、花的好处,书中的财富,他还会这样吗?【自评:思考“怎么办”;对于“怎么办”提出方法不太准确】

纯真是可贵,它也是与生俱来的,它能否继续存在,这就要取决于个人。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的那份纯真,才能让我们更好。【自评:简单结尾,再次声明观点】

自评:就个人而言,此文章结构较为严谨,但是没有名言名句,语言通俗易懂不够优美。文章紧扣材料进行分析,也许要取得高分在一个主要方面】

硕评:此文立意准确,紧扣材料论述;在思路层次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层次推进,且以“首先”、“其次”、“最后”之类的“导词+段首中心句”的句式标显思路,很讨阅卷老师欢心。但第三段的“保持那份纯真,有利于我们感化那些受伤的人”,莫名其妙;第四段的“保持纯真,有利于保持自己内心的纯净不被歪风邪气所侵犯”,很是奇怪;第六段的“怎么办”,与“保持童真”无关。其实,要使“怎么办”合理,前面必须先分析“为什么纯真不存”,然后依所分析之原因提出对此才合理严谨。这篇作文写满作文纸,亦是高分原因之一】

3)坚守那份童真

(理31  苏秀玲  53分)

  一个孩子,可以跟一只猫,一群鸟,一琼花等,各种微小的事物交谈;长大后却像变了一个人,只跟朋友同事客户交谈。【自评:提出观点】

  看似变得成熟稳重了,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里这就是大人所应有的个性。但我个人觉得我们应保持一颗童真的心,恰巧,他丢失了这一份童真。【自评:孩子般的童真的感染力】

别人常说:“孩子的心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孩子,犹如一个新生的从天而降的小天使,他们的心是纯白的,他们的笑声是真诚的。当我们和一个孩子嬉戏时,我们会被他们的童真所感染,我们会在他们面前放下所有的武装,如同一个孩子一般,和他大笑。但这只是暂时的。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似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人前人后两个模样,这两个我们截然不同,似乎来自于两个不同的世界。正如材料中那个长大的孩子一样,他跟朋友、客户、同事交谈,当自己一个人时却沉默无语,原因是他丢失了自己的那份童真。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人前时,我们侃侃而谈,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伪装起那个人后的我们,我们学会了附和地笑,虚伪地笑。当我们面对儿时的玩具时,我们无动于衷,当我们看到儿时想玩却没有机会玩的玩具时,我们嘲讽儿时的幼稚。在世俗的潮流里, 我们似乎都丢失了自己本有的那份童真。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我们遗弃了自己的童真。正因为我们遗弃了它,我们才会活得无比压抑。娱乐圈里因为抑郁症自杀的明星不在少数,前段时间新生偶像乔任梁在家里因抑郁而自杀。谁又能了解到一个在公众面前爱笑爱说话的暖男会患有抑郁症呢。我相信如果他能够拥有自己的那份童真,悲剧便不会发生了。我个人认为,正因为压力大,我们更应该坚守那份童真。【自评:遗弃童真在危害,从而点明我们更应坚守童真】

  就个人而言,童真并不是孩子的专属用品,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拥有的最好的礼物。但有的人并不是这样认为的,而是冷眼相对。作为高中生的我,我每个月,回家都会和我的侄子到游乐园玩滑梯。曾经有一次,我同学她看到这样的我,她嘲笑我幼稚,我说:“我只是想找回我童年的乐趣,这叫童真。”最后,她嫌弃地看了我一眼便离开了,但我并不会因此而丢弃我的童真,我会一直坚守着它,因为它能够给我带来快乐,它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伙伴。【自评:举个人在亲身经历,来再次点自己在观点】

  所谓童真,即为保持一颗如孩子一般的心。童真,并不是孩子的专属用品,是这个时代的我们最需要的礼物。

但愿一个孩子长大后依然可以如孩时一般与一只鸟、一只猫交谈。但愿我们都能够放下大人们口中所谓的成熟稳重,而重拾我们应有的那份童真。我坚信,我们的心也会如孩子一般,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自评:再次点题,呼应全文】

  自评:先引用材料来引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对比和举例来说明童真在重要性,并且结合自身经历来再次点题。整篇文章都能扣住主题,但却不能通篇扣住材料】

  硕评:这是一篇语言普通但思路很流畅在作文。这种思路的流畅,正是论证层次丰富而有序在体现。也正因为论证层次丰富而有序,故而在表达一般在情况下,依然予人厚重感。但个人事例,一般是不作为议论文论据的。这篇作文写满作文纸,亦是高分原因之一】

4)我们在成长中失掉了的东西

(理31  陈柏霖  51分)

  人的一生从幼年到青年,从青年再到壮年,最后在暮年时回首这一生,我们会发现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得到很多东西,但也失去了某些东西。

  我们失去了童真。这是一份奇妙而又无比珍贵的情感,我们在拥有童真时,一只猫、一只鸟、一丛花都可以让我们迸发出无穷的乐趣,就像那个孩子,他小时候的童真让他不仅仅是在和面前的事物在交流,而是在和整个世界交流。然而,当他逐渐长大,他的圈子就变大了,再当他面对猫、鸟及花的时候,他却失去了与之交谈的童真。这是现代人的缩影,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人们早已经失去或者是丢掉了天真。也许他们并不需要童真。

   为什么会失掉童真?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飘忽而又必然的。人们在与社会接触中认识到各种事物,这其中自然包括着狡诈、欺骗、算计等等。要想在人心不古的社会中立足发展,老谋深算几乎可以说是必要的。这就导致了人们对于抱着天真的美好幻想的摒弃。而那些依然愿意保留着童真的人们会被无情的淘汰到最底层,他们对于童真的追求和呼喊也就被淹没在贫困和窘迫现实处境中发出的呻吟里。如果材料中的小孩还保留着那份天真,相信他也不会有时间去面对着猫、鸟、花,而是挣扎着为现实谋生,带着他那被人利用的童真流下夹背的汗水。

  我们需要童真吗?我想,虽然人们在被社会的人情冷暖洗刷了一遍又一遍,可是很多人还是愿意保留着这份真挚而奇妙的感情的。我们在带着面具式的表情去应酬时,心也会逐渐变得麻木,长久下来,我们也许会活得越来越像个机器人。童真,能让我们卸下伪装,表露真正的情感。相信人们在面对家人、孩子或自己爱的人的时候,都希望真诚相对而不是假惺惺的微笑。我们需要童真,需要有时间能让我们像一个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的放松。成长的确可以让人变得猜忌狡猾,失去童真,但是我们也可以在后来的时间重新找回来。没有童真,我们也许仍会活得自在,但就像一首歌的歌词唱的一样:“此刻有人陪玩乐,仍寂寞。”没有童真的快乐永远缺失了某些东西。如果材料中的孩子还能保留着那份童真,虽然的确可能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但如果他能够快乐,那么又未尝是一件坏事。

我们在成长中失去了童真,这似乎是必然而悲哀的一件事。然而,如果我们能在后来找回它,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永远充满着猜忌及疲惫。就像《就算世界无童话》一曲中唱的:“就算世界无童话,抱着想象实现它”,愿你能像孩子一样和猫、鸟以及花畅谈。

  自评:这篇作文的前三段主要是自己的思考,但后来想到材料似乎有向童真偏倚的趋势,担心再这样写会离题,所以后面两段是与前面有点矛盾。整篇作文与题目的呼应不是很紧密,题目起的不是很恰当】

  硕评:这篇作文题目拟得不好,笼统而简陋。语言表达也很一般,如第一段“我们会发现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得到很多东西”,一句话中有三个“我们”,很累赘。但这篇作文是质朴而深沉的,越写越有感觉。其缺乏对“童真”定义,但对“童真何以丢失”、“成人是否需要童真”,有较合理而有深度的分析。这点我很是欣赏。末段引用《就算世界无童话》歌词,贴切而深情,是加分之笔。此文用了“为什么会失掉童真?”、“我们需要童真吗?”这样的问句式段首中心句,这样写好也不好。好处是可以清晰引导阅读,表明层次。不好是这种问句式的段首句有点呆板,缺乏灵气,切不可多用,尤其是不可通篇使用。其实第三段段首句可以拟写为“失掉童真是成长的必然”,第四段段首句则可拟写为“但我们依然需要童真”。这篇作文基本写满作文纸,亦是高分原因之一】

5)保持一颗童心

(32  陈雨晴  50)

  孩子们的世界是色彩缤纷,充满乐趣的。他们天真无邪,任何一件东西到他手里都能玩上一整天,正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童心,对事物的好奇能让他们每天都过得很快乐。反观大人们的世界,往往是忙碌的,枯燥单调的,就连有时的狂欢也是昙花一现,因为不久又会重复往日的乏味。而这正是因为他们的心灵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不再像孩子时那般纯粹,单纯只为一件事着迷。他们变得顾虑很多,为工作,为家庭,为收入,为健康……渐渐地,他们也就失去了那颗童心,生活也因此变得枯涩。

  泰戈尔说过:“请永远让孩子保持那一颗童心。”是的,童心,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热爱与积极。它不应只存在于孩子身上,儿童时期,更应该存在于大人们之间。长大后,更应保持那一颗童心。

  保持那一颗童心,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是鲜活的。是你的童心赋予了他们生命,哪怕是一株小草,一丛花,一本书,它们不经意间的摆动就像是在对你招手,一个个文字跳跃像是智者犹在耳畔的句句叮咛与教导。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身边神奇的万物自有它们的智慧,仔细聆听,收益颇多。冼星海若没能保持那一颗童心,仔细聆听黄河气势恢宏的怒吼和咆哮,怎有那脍炙人口的《黄河大合唱》流传于今?冰心若没能保持那一颗童心,又怎能谱写如此多的儿童读物,那亲昵的“冰心奶奶”称号又从何得来?泰戈尔若没能保持那一颗童心,又怎能写出“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般的优美华章。

  所以,请谨记保持那一颗童心,发现身边的美好,活得更自在,更乐趣无穷。

   而身边大人们往往无法做到真正地保持童心,因为他们顾虑很多,不能放开自己,尽情地享受片刻的宁静美好。确实,如今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剧增,不甘落于人后的心思使得他们压力山大,没有片刻缓和的时间。但不妨放缓脚步,仔细去感受身边的安宁美好,去感受自然的美,放松自我,再来重拾担子,你会发现那样做其实对你更有益。劳逸结合方能事半功倍。所以,请适时抛开心中顾虑,全身心投入到哪怕一件小事物上去,适时地放松,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为了更好的追求。

所以,请保持那一颗童心,就算独处,你也能发现无穷乐趣,一本书,一盏茶,一丛花,一束阳光,一个安宁的午后都能是你今后宝贵的回忆,于无声处,享受乐趣,不失为人生一大幸事。保持那一颗童心,你会活得更自在洒脱,活出更好的自己。

  自评:①题目是关键,动宾结构式题目在考场更吃香;②关键词重现。个人认为自身写作水平仍待提高,深觉作文中有不足之处,希望同学们不吝赐教,大家互相学习共谋进步吧】

   硕评:此文写得较流畅。高分作文多有这种“流畅”的特质——它是思路通畅的外在体现。文中引用了一些名言和事例,可惜贴切度稍差。倒数第二段并非写“童真”,而是写“适时放松”,这是很大的缺点。这篇作文基本写满作文纸,亦是高分原因之一】

五、他山之玉

6)心有纯真,细语万物

(1  张璐  50)

忆起黛玉葬花,竟情不自已。眼前竟浮现一幅活生生的图景:手把花锄暗洒泪,花冢处,是黛玉的细语。“侬今死去吾收葬,他日葬侬知是谁。”语毕,已是泪眼婆娑。纯真如黛玉,临花亦可飘思绪。可谓心有纯真,细语万物。

正如那位也曾纯真的孩子,一只猫,一朵花,甚至自己,都是不亦乐乎的交谈对象。可是,在尘世中渐渐成长的他,不复纯真,也就失去了细语万物的趣致。再次面对同样的花虫鸟兽,孩子唯对以沉默,实在不可不抚髀长叹矣!

心有纯真,细语万物,于此纷扰红尘中觅一处诗意栖息地。一草一木,皆动人;一切景语,皆情语。心有纯真,如木心先生,“从前慢,慢到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心有纯真,如弘一法师,闲暇时俯身观蚂蚁往来,听虫鸣鸟叫。想必这是一种多惬意的图景:管它风雨,我有万物相伴。心有纯真,是于安静时为己寻得一方天地,或是一本书,或是一棵树,无一不能成为细语交谈的对象。最爱一人独处,漫步小道,放眼观望处,尽是快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心底涌起的细腻,拥抱一切美好;细语万物,皆为心灵的伴侣。岂不妙哉!

心有纯真,细语万物,得以让心灵更显纯粹,不沾一纤尘。然而,且观如今,又有几人复当年之纯真?鲁迅先生《放风筝》里的孩子,儿时的纯真终究被时代的潮流湮灭,长大后的他再见风筝,只“呆看着,却再也不肯动手”。此等悲哀之意,实在痛心。当我们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的太久,心之纯真不复存焉。君不见今日之人,个个行色匆匆,路旁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亦无人赏之。他们的心,早已在社会功利的戾气侵染下,丢掉了纯真。心有纯真,细语万物,而今安在哉?

我亦懂得,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徒增,人们纯真不存,到底情有可原。但这应该是我们变得急功近利,变得冷面如霜,甚至变成行尸走肉般的理由吗?当我们的心灵都像那位孩子一样,只装得下现实,却再也装不下往昔纯真之时,我们便离那冷冰冰的铜壁不远了。忆往昔,心有纯真,细语万物,一根丝线尚可勾起无限遐思;看今朝,俱往矣,心之纯真不复,万物细语已然泯矣。

我只愿,在此纷扰尘世中,持纯真,语万物。我知道,心有纯真,细语万物,是我永恒的追求。

心有纯真,细语万物,一花一草一木,皆入我心,相谈甚欢。 

——后记

    硕评:张璐同学此文,言语、情思极具典雅美。其文言与古典诗词之基底,融合文科生善感诗意之特质,成就了这一篇古典款雅之作。然其竟不能得很高分,何故?长于抒情而短于说理,强于感性而弱于理性也。文题极佳,然《心有纯真,细语万物》,心思所向,已在单纯之“万物”(自然)而非复杂之“人世”也。万物(自然)可以纯真待之,人世却万难以纯真应之。此题目,已见出作者思虑之感性与柔弱。且文章开篇以林黛玉《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之“多愁善感”引出“纯真”,是亦错矣。此“纯真”岂可等同于题目材料之“童真”?一字之谬,立意已偏差矣。通观全文,少理性分析而多感性抒发。浓墨于“纷扰红尘中觅一处诗意栖息地”、“让心灵更显纯粹,不沾一纤尘”;于“纯真乃何物”、“成人纯真当否”、“成人世故有何可何不可”诸关要则皆无析论。故此文感性弥漫,诗性放漾,却无甚思辨深度、思想张力,可视为抒情散文也。这篇作文写满作文纸,亦是高分原因之一】

7)我心若童,映倒美好

(文1  陈晓琳  49分)

丰子恺写道:“孩子的心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正是天堂一般澄澈透明之心,孩子看得到世上一切美好并倒映在小小心灵中。唯有保持一颗童心,我们才能与世界交谈,发现更多的美;同时,唯有保持童心,我们才可看清自己的思想,与自己交谈。

人不得不长大,在信息时代,人的成长更为迅速。几岁大上小学的孩子,已经身负好几个兴趣班课程;小学六年级的女孩,已然目光烔烔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孩子们的目光从一朵云一丛花一条溪上移开,稚幼的水灵的大眼望向了手机屏幕。如此成长,难道可盼望长大了的孩子尚存一颗与花鸟交谈的心吗?

从前慢,一生只爱一个人;从前痴,一心只向一微光。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记忆犹深的是湖中人欣喜发现了作者,那样的喜悦不正如孩童寻觅到玩伴,寻觅到同仁的单纯吗?我故而相信,孩童的童心,亦不远离一个痴字。丰子恺先生热爱孩子,在他画笔下或文字中的孩子们啊,以两把葵扇作自行车轮,为四脚椅子穿鞋保暖,一个个如同精灵一样,围绕着自然任意一件事物飞转。孩子眼中,哪一朵云不是在玩着捉迷藏,哪一只鸟不是在吟唱着自己的歌,哪一条溪流不是奔跑着无约无束地纵驰着?保持童心,允许自己痴心向一束光,世界是那样单纯的静好。

然而我们之中的许多人,已然失去了这能力。你捧一束紫罗兰,他只见挂着的价牌;你指一天繁星,他只见加班夜栋中的灯光。木心先生写:“年轻人都是艺术家的胚,诗人的料,英雄豪杰的种。”年轻人尚脱童稚,一颗童心尚未消泯。但渐渐踏入社会,年轻人被名利追逐迷惑,被物欲横流诱惑,童心蒙尘,不见始终。真正的大师,如我们所见,大多有一种特质——童心未泯。正如钱钟书先生好美食,齐白石先生好玩乐,他们都有一种普通人不懂的执著。其实那再简单不过,童心正是抛却了名与利所见的本质。不加以金银毁誉,你所见的漫天灿烂,正如苏轼所言为造物者之无尽藏。我们热爱读诗,因着诗言吾心所言。诗人何以做到?莫如泰戈尔所写“孩童是世界的宝藏”,他们珍惜着一颗童心,珍视着不被蒙尘的心灵。如此一来,他们像孩子一样时刻与自己内心对话,与世界的真善美为伴。

我心若童,以澄静之眼看待世界;我心若童,以倾听之姿抚慰心灵。

像孩子一般,对一只猫一只鸟一丛花一本书绽出笑容,与自己的世界真正交流。

  硕评:大凡立意论辩,当思之又思,慎之又慎,不可率意而作,犯极端、片面之病也。此文亦优秀之作也,然作者于“童真”之思虑,止于浅层之感性,是“感觉”而非“思考”也。其于“童真”情深款款,却全不顾其乃“孩童之真”,是否适用于“成人”,毫无思辨与质疑。故其之立意论辩,罔顾“童真”难行于成人之现实,一味肯定“童真”,一味否定“世故”,游离冷酷现实,醉心“我心若童,映倒美好”。如此作文,当然亦是感性之抒情散文而非理性之议论文也。这篇作文基本写满作文纸,亦是高分原因之一】

 

六、硕之手眼

8)拥抱世故,幸存童真

孩子童真,故与猫鸟花书己交谈;成人世故,故与朋友同事客户交谈,却对猫鸟花书己沉默无语。于是世人多弹成人老于世故而失却童真,我则语:拥抱世故,幸存童真。

成人须拥抱世故。

世人常怀一种根深蒂固之偏见,以为“世故”乃“市侩圆滑”之贬义,故言语上多对其菲薄唾弃。其实,“世故”之本意乃“熟习世俗人情,处事圆通周到”,有褒无贬。只是后来世道浇漓,奸狡圆滑大通于世,遂使“世故”被误读为“市侩圆滑”之贬义了。不幸又经一些浅薄僵化之“道学家”宣扬,“世故”便坐实了“市侩圆滑”的恶名。

但稍理智而深思者,当知“世故”乃成人处世之基本,不可拒却。何则?成人既存活于世故之俗世,世故于成人便如水之于鱼,焉可抽离而存活!无世故,不能熟习世俗人情,不能处事圆通周到,便无以谋稻粱,养家口,求发展。故成人与朋友交谈而加深感情,与同事交谈而沟通协作,与客户交谈而共谋利益。此正成人处世之基本,可赞而不宜弹。

况且世俗人情有善直奸恶,世故,方可辨其忠奸善恶,稳当应对。人心之险恶,人情之复杂,并不如孩子眼中之猫鸟花书己般明白单纯。成人以世故处俗世,既知善直,又晓奸恶,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之态度,友交善直之朋友、同事、客户,防御奸恶之朋友、同事、客户。此处世之道,正世故之功,焉可言拒却世故哉!

故成人须拥抱世故。既活于世故之俗世,便须以世故活之。既是如此,与其拒却,与其敷衍,莫若拥抱。拥抱之,而后通晓之,而后善用之,成人乃可于纷攘尘世应付自得,啜其甜,品其苦,洞其奸,化其险。曹雪芹于《红楼梦》有名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颇不喜之,然其非世俗中人,自可不必世故之;我等乃凡夫俗子,恃世故而存活,故奉此联为处世圭臬。由此亦知,世人多以言语菲薄唾弃世故,却于行为践行热衷之,良有以也。及后宝玉家道败落,堕入世故之俗世,便亦世故而攻读科考,是足见世故之不可拒却而须拥抱也。

然成人亦须幸存童真。

成人之童真,非孩子之童真也。孩子之“童真”,乃“童稚真纯”之义。孩子寡知鲜欲,故其知而稚、欲而纯。其与猫鸟花书己交谈,乃因其生活之天地窄小,少朋友,无同事与客户,故视猫鸟花书己为交谈之“朋友”,乐此不疲。成人之“童真”,乃“如儿童般真纯”之义,其有“真纯”,而去“童稚”,实乃成人沧桑阅世而悟之人生妙慧。故成人之“童真”,铅华洗尽,机心褪去,纯粹其里,真纯其表,浓妆淡抹总相宜。林逋“童真”而“梅妻鹤子”,实乃其纯粹于孤高恬淡也。徐志摩“童真”而“站在桥上淋雨为看霁后彩虹”,是乃其纯粹于“爱、美与自由”也。张岱尝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此“癖”之深情,此“”之真气,正乃成人纯粹之“童真”。

成人幸存童真,便难坠“市侩圆滑”。世故常涉利害,人处其中,难免受其牵制,长久则易为名利所羁縻,致流入“市侩圆滑”之道。故成人“世故”而常与朋友同事客户交谈,久之则有“市侩圆滑”之虞。然若幸存童真,与猫鸟花书己“交谈”,则可觅得世故以外之精神桃花源。此精神桃花源,使成人常获纯粹之精神滋养,使其世故而真纯,终不致堕入“市侩圆滑”。世有“儒商”之谓,颇受颂扬。其既有商贾“通达人情,处事圆通”之世故,亦有儒者“超越功利,纯粹沉挚”之童真,故为商而不“市侩圆滑”。是以成人拥抱世故之余,须幸存童真,以养纯粹之深情、真气,以扶世故,防其“市侩圆滑”。

成人须与朋友同事客户交谈,亦须与猫鸟花书己交谈。我语:拥抱世故,幸存童真。

自评:这篇文章写得艰涩,本想写成应试作文的,后来却大幅超字,于是干脆写成非应试之文。之所以失败,大概有二:一是内容过于庞杂,既要写“拥抱世故”,又要写“幸存童真”,不是一千一字篇幅所能轻易做到的,设计之初我低估了所需文字之数量;二是欠简捷,贪求论证深度而致节奏冗缓,特别是在“世故”与“童真”是什么上,耗墨太多,把整篇文章的节奏拖慢,且又致篇幅大超。我曾想推倒重写,奈何时间与精力不济而放弃。不过我也重写了小半篇,重新调整结构,加快论证节奏,虽未能完成,但估计在千字以内可竟篇。我写文章,惯用半生不熟之浅易文言,诸生不可学我。虽是失败之作,然得失败之经验,亦收获颇丰也。】

本文来自语文月刊公众号

 

  评论这张
 
阅读(120)|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